top of page
  • dulan0

【觀影心得】台大社會學系 莊于靖

看完電影後,最大的收穫是讓重思「醫療」的可能性。一直以來對醫療的想 像,大多僅限於診所內、醫院內、手術室內,看著穿著白袍的醫護人員,操作 著各種細密的儀器、吐出聽不懂的術語,病患處於被動的地位,任由這些醫療 權威操控。然而,電影中刻劃出醫療場所的轉換,從冷冰冰的醫院轉回溫暖的 家中,從電影畫面中的色澤也能感受出溫度的差異。以及醫師一步步接近病患 及家屬,運用得並非醫療知識,而是身為人的同理心,也可以看見醫護人員面 對病患也不停地在理性與感性間拉扯、在不同身份間切換(醫師、兒子、父 親),電影中刻劃出醫護人員柔軟的一面。另一方面,電影中對「死亡」的刻劃 也相當細膩。「死亡」一直是離我們既遙遠又彷彿近在咫尺的話題。面對死亡, 病患的女兒先是不斷否認事實、慢慢接受,並嘗試豐富母親有限的生命,最後 面臨母親已斷氣的事實,她先是沈默然後大哭。我認為這個角色反映了每個人 的生命經驗,面對死亡總是從陌生到坦然接受,但真正面臨的那一刻依然猝不 及防。總而言之,電影透過平易近人的故事帶領觀眾思索醫療的各種可能性, 也啟發我重新思考台灣的醫療環境,是否能更「本於人」、充滿人性一些,是有 待一同努力的。

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【觀影心得】台大社會學系 張伊琇

在電影中,我最有印象的台詞為,病患告訴醫生,「沒看著病人的臉,哪算 什麼好醫生?」 現今醫療制度中,在診間中醫師總是盯著螢幕、手敲著鍵盤,快速的打下病 人所述症狀。但在電影中的「要看人,別看病」,像是某種提醒──原來醫病關 係並不是冷冰冰的專業知識展現,而是真實且有溫度、人與人間的互動。 在電影中,醫師袍做為某種權力地位的展現。隨著電影劇情推進,在宅醫療 的性質是需要透過各方專業的合作共同達成,也

【觀影心得】台大歷史 李懿純

看完《回家:在宅醫療是社區的好夥伴》這部電影受益良多,也讓我很有 感觸。由於從小和阿公阿嬤一起生活,家裡有長期照顧年長者的經驗,因此看 到電影中幾個需要在宅醫療與照護的案例都非常有同感。起初高橋醫生對在宅 醫療的運作還不理解時產生了許多誤會和問題,但是在他的努力以及照專和整 個照護團隊的協力合作下,每個案例都有了最好的結果。即使電影情節必然會 經過美化與簡化,但也讓我覺得和日本相比,現今臺灣醫療體

【觀影心得】台大歷史 李芳儒

今天上課時看了「回家——在宅醫療是社區的好夥伴」這部電影。電影的 劇情走向其實蠻好抓的(除了我以為男主角會跟照專在一起 XD),但在通俗的 劇情之中,「在宅醫療」這個議題透過好幾個家庭的故事被很仔細地呈現出來, 讓人印象深刻,對在宅醫療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有了大致地認識。 在看影片時,因為劇情其實蠻動人、渲染人心,所以我大概從中間就開始 瘋狂落淚……後來想想,劇中的角色是為了「善終」才選擇在家裡走完生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