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回家》這部電影同時刻畫了兩條醫生會遇到的抉擇。一方面,醫生究竟要選擇都市的大醫院,取得更多醫學資源甚至有升遷的機會,亦或者是回到社區裡,以診所的形式服務病患;另一方面,醫療究竟要更強調(預設的)效率與積極的外科手術,亦或者是以(預設的)更長時間的投資在「在宅醫療」,透過陪伴來協助病患?對我來說,這些選擇都不是一翻兩瞪眼的決定,就如同病患總是活在不同社會身份當中,他可能同時是父親、公司職員、兒子、社區裡受重視的夥伴等⋯⋯醫生也是活在這樣具體的,有人情味的社會之中。病患也可能同時接觸不同的醫療資源,例如:西醫、中醫、氣功等多元醫療,醫生也是可能以不同的治療/倫理觀點來面對自己的病患。因此,所有人其實都是包裹在「與人為善」的循環之中,我們只需要投注更多的信任,在人與人的互動關係,在病患的自主意願,在既有社會網絡的強韌性,以及在醫療體系的互補與互助之上。我想,無論在宅醫療,亦或者「傳統」的外科醫院,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,為病患創造全人的生活體驗的吧。
top of page
搜尋
最新文章
查看全部在電影中,我最有印象的台詞為,病患告訴醫生,「沒看著病人的臉,哪算 什麼好醫生?」 現今醫療制度中,在診間中醫師總是盯著螢幕、手敲著鍵盤,快速的打下病 人所述症狀。但在電影中的「要看人,別看病」,像是某種提醒──原來醫病關...
560
看完《回家:在宅醫療是社區的好夥伴》這部電影受益良多,也讓我很有 感觸。由於從小和阿公阿嬤一起生活,家裡有長期照顧年長者的經驗,因此看 到電影中幾個需要在宅醫療與照護的案例都非常有同感。起初高橋醫生對在宅 醫療的運作還不理解時產生了許多誤會和問題,但是在他的努力以及照專和整...
484
今天上課時看了「回家——在宅醫療是社區的好夥伴」這部電影。電影的 劇情走向其實蠻好抓的(除了我以為男主角會跟照專在一起 XD),但在通俗的 劇情之中,「在宅醫療」這個議題透過好幾個家庭的故事被很仔細地呈現出來, 讓人印象深刻,對在宅醫療的基本運作方式也有了大致地認識。...
200
bottom of page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