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觀影心得】台大外文 楊禮安
這部影片講述年輕醫生主角因為父親倒下,臨危受命回到鄉下接家裡的診 所。可以看出主角一開始不太情願,問診時展現出醫學院剛畢業的驕傲,沿用 大醫院的診療態度顯然是不懂人情世故,但隨著他接觸到更多病人與家屬,他 也逐漸重視病人想回家的念頭,到住宅拜訪他們,了解他們的需求,並跟不同 專業的醫療同事合作。這部電影同時也探討善終的問題,尤其藤本家人彼此的 互動,以及高橋醫生與他們的團隊與他們的互動中可看見,醫生與病人不只面 臨的是最佳的醫療選擇,而是必須正視生命、家人關係,以及所有參與者的需 求。我認為的確,日本真實故事的例子可給予台灣在宅醫療的一些啟發,但一 些根本問題仍待解決。例如花費的問題,家屬是否有能力承擔在宅醫療的額外 服務費用?因為顯然在健保資源不足,保費過低的情況下,要推廣在宅醫療勢 必得仰賴私人的力量維持,但當有錢人才有財力享受在宅醫療時,又會不會有 醫療不平等的問題?再者,撇處熱情與人情,甚麼樣的誘因制度能使更多醫師 離開具有升遷機會的大醫院,願意服務在宅醫療的團隊?最後,即便在宅醫療 的推廣多半展現正面的形象,醫病衝突又如何能被檢視,在醫療器材與資源不 充足的情況下,醫生與病人的權利又如何被保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