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呈現了理想的在宅醫療樣貌,提供病人更舒適、更契合身心需求的照顧。 觀影過程中反覆想起當年家中長輩過世之前,似乎沒有那麼好的照護,也因 此,縈繞心頭的問題是台灣的現況之下,在宅醫療何以可行?
在宅醫療意味著「在宅有人」,但照顧者從何而來?根據自身的經驗,居服員的 資源其實並不足夠,經常被視為解方的外籍看護,又相對而言不願意到地處偏 遠的家庭工作。為了照顧家人辭職,雖非罕見,卻也帶來相應的經濟風險。在 宅醫療的第一步,似乎就有非常大的困難。
即便有足夠的人手一起協力照顧,不敢使用在宅醫療又是另一個困境。演講後 問答環節討論到社區排斥有鄰居「死在家裡」,怕房價下跌、怕房東不滿,真的 非常令人難過。我們都知道需要改變社區對於死亡在家的看法,但具體來說到 底該怎麼做?除此之外,即使自有房屋、也很願意讓家人回家過世,家屬可能 還是更相信由醫事人員照顧病人,可以讓病人獲得專業、有保障的照顧。以自 身經驗而言,當正式對於返家使用鼻胃管、給氧機等等並沒有足夠的信心,長 期人力不足的醫療體系也難有再有人力把手教學,最終還是選擇讓家人住院。 這些難題到底要如何解決呢?這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思考。
Comments